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
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菱电玻璃纤维冷却塔水盆夹缝防漏处理说明
一、厂方供给物料:
1、树 脂 -- 软化纤维毡之化学药品,与制成品同色。
2、纤维毡 -- 宽度有125、150毫米两种,白色。
3、催干剂 -- MEKP,无色强力危险化学品,如海关或运输公司拒办或拒载,客方须在当地自行购买。
二、施工人员需备用品:
1、塑料容器 -- 全新、宽口及有手柄为宜,如胶水壳。
2、手 扫 -- 全新、约50-60毫米宽为宜。
3、玻璃量器 -- 有立方厘米(CC)指示为宜。
4、刷 把 -- 全新,清洗水盆所用。
三、施工程序:
1、先带上手套,用刷把清洗水盆内的杂物如螺丝、螺母或胶片碎屑等,如有油渍则须用溶剂先清洗。水盆内壁特别是各搭接缝周围必须确保清洁、干燥没有水气。
2、将塑料容器(下称水壳)盛载适量树脂(比如2公斤)。
3、小心将相应量催干剂加进已盛树脂的水壳内(树脂及催干剂混和比例见下面第五项)。
4、用手扫将两种化学品小心充分混合(已混合好的化学药品下称混合胶浆)。
5、用手扫将混合胶浆涂在水盆的搭接缝周围125mm的范围内(务必覆盖搭接缝及螺栓,但每次只能涂一条缝)。
6、将125mm宽之纤维毡放在已涂混合胶浆的搭接缝(见右图),再用手扫将混合胶浆均匀地涂在纤维毡上不停压服,以完全软化纤维毡并使其间的空气彻底排走为首层。
7、将125及150mm宽之纤维毡重复第6项操作为第二、三层。
8、在其它搭接缝上重复第6-7项操作,直至完全处理完为止。
四、备注:
1、催干剂为强力危险化学药品,不可放在太阳直接晒到的地方,应远离火种及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2、不可将所提供的胶浆全部混合待用,应完成第一壳后再混合第二壳,依次类推。
3、不可将防漏程序同时在各搭接缝上进行,应完成第一缝后再处理第二缝而如此类推。
4、当水盆内壁有水气或下雨时,不应进行防漏处理。
五、树脂之混合比例:
1、在摄氏30度时每公斤(kg)树脂配合10立方厘米(cc)催干剂,如天气较热或在干燥地区,催干剂量应较少些;但在较冷或在潮湿地区,催干剂应较多些。
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菱电玻璃纤维冷却塔水盆夹缝防漏处理图
三层防漏处理:
(纤维毡宽度有125、150毫米)
WB06-1 水盆与水盆接合图
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菱电玻璃纤维冷却安装程序及摘要以(CT&CTA-150)为例
〈一〉基础
参阅“菱电冷却塔CT系列说明书”内页,按图形尺寸先自行完成基础。
〈二〉〈AB 20〉零件箱:
货到时请先拆开零件箱, 内附“安装手册”,先按其 “装箱单” 点收所有冷却塔零件,必要时可参对“结构安装图”。
〈三〉安装程序:
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请先阅读及理解所有安装程序后再开始装嵌。
(A) (WB 06) 水盆:
(1) 依(WB 06) 水盆编号顺序以螺丝连接,完成后放在基础上,并确保水平。
(B) (MD 18) 纤维防漏:
(1) 小心清理须处理之夹缝,并确保没有水气及水点。
(2) 参照“水盆夹缝防漏处理说明”,按序施工。
(C) (PK 17) 防漏胶介/(AI 11)入风组合:
(1) 把(PK 17―1) 防漏胶介放置于(WB 06) 水盆及(AI 11―5)入风支柱之夹层,之后把 (AI 11―5)入风支柱连接(WB 06)水盆及(AI 11―2)斜脚柱。
(2)(AI 11―6)入风网可待整个冷却塔安装完毕后,再放于入风位置以便开机前清理水盆。
(D) (PP 14) 喉管:
()把(PP 14―1)直身喉与(PP 14―8) 喉曲连接在一起, 请注意连接部分,涂上胶浆固定,以确保(PP 14―1)直身喉中心位置。
(2)把(PP 14―4)浮波组合安装于(WB 06) 水盆内,并调校供水水位应低于(PP 14―3)满水喉约25 mm。
(E) (IS 15) 胶片架组合:
(1) 把(IS 15―1)承托管安装于(AI 11―5)入风支柱及(IS 15―7)中心管位上, 并须保持水平。
(2) 把(IS 15―11)承托网平放在(IS 15―1)承托管上。
F)(IF16) 散热胶片:
(1) (IF 16)安装胶片必须在已安装好胶片承托架之后,未安装壳身之前进行。首先装胶片圆心平放至胶片承托管之上,并串过直身管。然后再将剩余胶片围绕中心胶片并接一定方向缠绕直至进风支架上缘,同时注意缠绕胶片时必须确保胶片平整有序、松紧有度,平均间距为13mm左右,原则为25kg/m3。胶片为两层,总高度680mm。
(G)(CS 05) 壳身:
(1)(CS 05)壳身按编号顺序放于(AI 11―5) 入风支柱(AI 11―2) 斜脚柱上,再用螺丝连接所有接口。
(2)在连接(CS 05)壳身与(AI 11―5) 入风支柱前, 应检查圆周边相距是否均等。
(H)(LD)梯组合:
(1) 安装位置应靠近(CS 05―2)壳身视察窗及(MT 02―1)马达。
(2) 当安装完成后,可固定于基础上,使承托力加强。
(I)(SP 08) 洒水系统:
(1)(SP 08―1)转头安装于(PP 14―1)直身喉上,再连接(SP 08―2)洒水管。
2)洒水孔应向右调校5―10度斜度,使运行时能顺时针转动。
(J)(ET 10) 隔水袖:
(1)(ET 10)隔水袖安装于(SP 08―2)洒水管之顶部,倾斜而尽量贴近但又不磨擦(IF 16)散热胶片面。
(K)(TB 09)拉力支:
(1)(TB 09―3)拉力支柱安装于(SP 08―1)转头顶部再连接(TB 09―4)回旋扣、(TB 09―1)拉力支及(ET 10―2)夹子。
(2)调校(TB 09―4)回旋扣,使(SP 08―2)洒水管平衡。
(L)(MS 03)马达架:
(1) 把(MS 03)马达支架放在(CS 05)壳身的樽颈上,待下述〈O〉项完成后,再与(CS 05)壳身用螺丝连接。
(M)(MT 02) 马达:
(1) 将马达安装于(MS 03―2) 马达架上。
(N)(EF 01)排风扇:
(1)把(EF 01―1)排风扇安装于(MT 02―1) 马达轴心上。
(3) 检查(EF 01―1)排风扇在转动时,是否磨擦(CS 05)壳身,及圆周边相距是否均等。
(O)(FG 04)风扇保护网
(1)平放于(MS 03)马达架上。
(P)(BN 19)螺丝及丝帽:
(1)ct系列安装保养手册连接时应先轻力固定,待每组零件固定完毕后再以工具用力收紧。
备注: 开机前检查
(1)风扇转动时,是否磨擦壳身,
(2)洒水系统转动时,是否磨擦散热胶片及壳身。
(3)清除散热胶片内所有杂物。
(4清除水盆内所有杂物。
(5)所有螺丝是否收紧。
(6)所有喉管是否接驳妥当。
开机后及时检查
(1)顺时针之风扇转向。
(2)顺时针之洒水转向。
(3)转头转速符合塔身标贴指示(利用洒水孔斜度调校)。
(4)三相来源电流符合马达牌标准。
(5)浮波补充水位之高度。